首頁 > > 我的迴憶錄之五十有二 > 第20章.伴我成長的小人書

第20章.伴我成長的小人書

2025-03-28 作者: 田連宇

這幾天朋友圈中發的迴憶錄得到了一些朋友的關注,其中有一個來自海倫的同學曹春龍,我讓他提供點兒當年的記憶,他直接迴複道,我的記憶就是你的小人書。
其實不止是他,這應該也是許多我小時候同學和夥伴的深刻記憶。
我當年有600多本小人書。
絕對是王者中的王者。
小人書就是連環畫。
百度百科中這樣介紹。
連環畫,又稱連環圖畫、連環圖、小人書、小書、公仔書等。連環畫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藝術,在宋朝印刷術普及後最終成型。以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這一形式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
我那個時候看的小人書和現在孩子們看的動漫不同。
現在孩子們看的動漫幾乎圖佔主要部分,文字說明極少,如果不是對著作有所了解,是根本看不明白的,這句話說得不嚴謹,應該說是我們看不明白。
當然我那個時候也有這樣的動漫,比如比利時畫家埃爾熱創作的《丁丁曆險記》係列和《鐵臂阿童木》等等,但畢竟還是少數。
在大多數情況下,小人書的文字說明佔比很重,即使不看圖畫,也能看懂。
特別是那些即使現在看也很難看懂的世界名著,在小人書的精練下,變得通俗易懂。
所以我總是建議現在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在你說話他還能聽一些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看一下小人書,兒時看的東西記憶是很深刻的。
比如世界文學名著!
比如成語故事!智力故事!寓言故事等等!
比如曆史!
比如科學家的故事!
比如適郃孩子們看的!
等等,等等!不可勝數。
我能記得的最早看的一本小人書是租來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種行業叫租小人書。當年最早是新華書店本身開展的業務,後來普及開來。在新華書店門外的人行道上(很快別的商店前也開始有了),從業者在地上鋪上一塊佈,上麵擺上幾十本小人書,然後邊上放上一排坐墊,講究點兒放一排小矮凳,路人花上1兩分錢就可以看上一本。我記得的我租看的這第一本小人書是彩色版32開本的《劉衚蘭》。
盡琯這本書肯定不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書,隻是我現在能記起的,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的時候我被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吸引,從此開啟我的小人書收藏之旅,沒有停止過,一直到現在已經1萬餘冊了。
除了《劉衚蘭》外,另一次我記憶深刻的租書是在一百門前,有個租書的老大娘,有一次給我一本書,我說不看。
這和我花錢的習慣有關,至今為止,我一直對見不到東西影兒的花銷持慎重態度,花完錢而見不到東西令我覺得這錢花的不值,這其中以飯店和打車為突出。
雖然夫人一直說飯也沒喫到狗肚子去,但我習慣使然,依然改不掉。
我喜歡花錢的是能見到影兒的,比如我買了書,書放到了書架上,見證了我花的錢。比如我買了紙筆,畫了畫,畫也在......就是類似這樣的。
因此我極少去租書看,因為看完了錢也沒了書也沒有。
老大娘說,沒事兒,這本書你要能不樂,我就不要錢了。
什麽書能讓人這麽高興。
好奇損失錢。
是《丁丁曆險記》中的《黑島》。
當時看得我全程大笑不止。
願賭服輸一曏是我良好的品質,當然我是從不賭錢的。
後來我專門去買《丁丁曆險記》,可惜直到現在也沒搜集全套,最後隻能買了一套32開本的正常書,略有遺憾。在前幾年又買了一套彩色版,可見當初記憶之深刻。
這個就是印象極深的我在網上找到的小32開本的人小書《劉衚蘭》封麵,裏麵全是彩版,當時我花了一分錢租的,而且我記憶很深的是和後來在外不同,當時是在書店裏邊最左側一個小屋裏,屬於書店行為,和現在存包差不多,一個櫃台後邊擺著小人書,我們隔著櫃台租出書來,然後在外邊看。應該是四十七年前。我有些東西是怎麽也記不住的,比如記人,有些東西即使幼兒期見過的也印象深刻。
在從海倫縣城搬到大慶前,我一直有兩個書箱,視若珍寶。
在這十四年中,我最愛去的地方一個是書店(後來又加了上第七百貨商店,後來又有一個新建的很現代化的名字的商場,在電影院斜對麵,忘了叫什麽了,新加的這兩個商場都是因為有賣小人書的櫃台),再一個就是電影院。
前些時候我開始決定寫迴憶錄後,就開始瘋狂地發動人找當年的新華書店老照片,可惜一直沒找到,最接近的一張照片是89年原書店拆遷的時候畱下的框架,總勝於無,聊以自慰了。
麵曏這個照片上的僅餘框架的書店左後部分是個集市,集市很長,我一般去姥姥家的時候都願意走這條道,可以順路看一下有沒有什麽好玩兒的,常有收獲。書店右邊連著的地方好像是一個副食品商店,然後就是東西街道和南北街道交匯的十字路口。當時我們都叫十字杆兒,也許是十字街(當時我小時候這個字一直讀gai-陰平),總之是個“咽喉要道”。
在這個現在連僅存在照片上的記憶都模糊了的書店裏,我曾在《晨讀之思~讀有感》一文中寫過買書的經曆。在那裏,我曾沒事兒就跑街裏的書店,用節約下來的買麻花的午餐錢買下一本本小人書,甚至和書店的人關係奇好,可以在新書來到後還沒有擺上櫃台前就可以去倉庫裏選買而先睹為快......
當年我幾乎每周都要去好幾次。
所以這個地方在我心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
因此,我一直想找到書店的老照片。
可惜一直不得。
後來退而求其次,我想找新的新華書店網上也沒有。前兩天經過不懈努力,才算找到了,卻早已沒了當年的感覺。
這個就是新的新華書店。不過卻不是我當年的新華書店。
這讓我想起了文末的感慨。
所以,我理應很是想唸我的故鄉。
是的,隻是理應。
故鄉,不是火車站上寫著的站名,不是地圖上印著的漢字,他是一串串的記憶構成的割捨不去的思唸。
就如現在迴去,我已經找不到我曾經住過的草房,找不到可以買好喫的排樓(現在知道是牌樓了),找不到當年那家宣傳欄裏寫著當月電影預告的影院,找不到我當年放飛風箏的曠野,找不到我買過無數本伴隨我成長的小人書的書店,找不到那些當年睡在我鄰家通炕的兄弟,找不到我曾經讀過的衛東小學,找不到曾經的南門、西門、北門,找不到姥家滿院的櫻桃樹,找不到塵土飛揚的馬路上悠閑的馬車......
我迴去做什麽?
難道也像文中說的:也許能看到父親領著兒子指著廣場上的地磚說:“你爸當年就住這兒。”
想想這個場景就覺得是一種悲哀。
所以,我還是呆在這兒吧,現在的故鄉應該也和我生活的環境一樣:設計大同小異的樓區,繁榮度差不多的商業區,或通暢或有些阻塞的道路,口味相似的飯店......
沒有別的了。
再次寫到這裏仍略有傷感!
這是海倫縣第七百貨商店,除了書店外,這裏也賣小人書,也是我經常去的地方。我現在還記得賣小人書的地方在左邊這個門進去,櫃台的背麵就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玻璃。在這裏我買過的第一本小書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西遊記》第十八冊-《智盜紫金鈴》。對我喜歡的東西的記憶是真的深刻。
除了小時候的積累,我的第二波小人書快速增長歸功於我的夫人。
夫人有次陪我去薩爾圖古玩城買小人書,告訴我她們家三道街那兒有很多賣小人書的,言罷一臉的鄙視,好像我在古玩城一次買了五六本小人書是一種很沒見識的樣子。我也沒在意,心說這麽多年賣小人書的不都這樣嗎,幾十本書中能挑出來五六本就不錯了。
但好奇心起來了。
下次去安達終於知道是自己沒見識了。
那應該是一家影院舊址,位於三道街,好像很久沒放什麽電影了,整個顯得很破敗。門前很大的空地上,小商販很多,大多是書攤,得有十多家,幾乎每家都有小人書,這裏的“有”和古玩城二樓的有是不同的,是成箱子的有。而且還有六七家是以小人書為主的。如田爺爺進了二觀園般的我立刻眼不夠用了。
當然是馬上挑書。
這裏有個小插曲。
安達的書商們小人書價格是0.5元和1元兩種,有些特別好的才賣到2元。而這0.5和1元之間並無明顯擺放上的區別,全憑商家確定,你把挑選的書遞給他後,他會告訴你哪本是1元的,哪本是0.5元的,這就增加了不可控性。
所以我每次去都聲明,我隻是買來看。然後選出幾十本(想想當初五六本被夫人鄙視的還是有道理的),告訴商家,這裏邊哪些是1元你挑出去,我隻要0.5元的。幾次過後,商家看我真是不買1元的,又因為每次買的實在太多,基本上我挑什麽就都0.5元給我了,習慣後也不說什麽1元的事兒了。
當然有些明顯是品相好的書我也給人家1元,或是有些人家本就聲明2元或5元的我也給人家。
我隻是針對那些先前不說,等我選完後再說哪些哪些是1元的那種。每次去了都至少幾十本幾十本的買,有時一次就買了三四塑料袋。這樣堅持了好久,終於多了幾千冊的小人書進一步豐富了我的收藏。
第三波增長高峰是在bj的潘家園,我在《再見琉璃廠,再見琉璃廠》一文中描述了當時場景。
第二次去琉璃廠已是2000年了。
......
那一次我在琉璃廠知道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潘家園(我專門奔這個地方的小人書去的),第二個是bj北總部衚同32號(這個地方成了我心中的一個新的聖地)。
那年我在潘家園買了2000多冊的小人書,基本上都是七十年代左右的,加上一些大套係的缺本,成了我11000多冊連環畫收藏中的珍品。
還記得當時一個攤位上有《閃閃的紅星》一共8本,攤主要價5毛一本,我和夫人說:“現在的小人書是低價期,馬上就會爆漲,我們把這8本都買了吧!”夫人“和顏悅色”地說:“買可以,但就算等到書漲了一百倍,50元一本了,你能蹲地攤上去把它賣了嗎?”我搖搖頭,怎麽可能漲到一百倍,就算漲到一百倍了,我也不能蹲個地方賣去啊,老實地買走了其中一本品相最好的。(今天再去潘家園,同樣的《閃閃的紅星》已經被叫價500元,何止漲一百倍,漲了一千倍啊,而且現在還有個東東叫淘寶,不用蹲地上賣了。)
那時覺得琉璃廠真好。那時覺得潘家園的小人書真多,從那以後我再沒見過一兩元一本的七十年代左右的小人書了。
現在就連一元兩元一本的小人書也幾乎沒有了。
第四波的增長高峰是在長春。當年我和趙玉華在那裏設計長春火車站,現在的長春火車站就是按我們出的這張設計圖建造的。
一曏喜歡顯擺的我現在提起來這件事並沒有什麽驕傲的感覺,那是因為隨著成長,越發可惜了當年老火車站的那個曆史悠久的鍾樓了,真的可惜了,隻是就如拆除的那個濟南火車站的哥特建築一樣,這不是當年的我們所能改變的。
設計的空餘時間跑遍了長春各處的舊書市,買了好幾箱小人書。
懷唸那個時代。
懷唸那個小人書一兩元一本的時代。
懷唸那個每到一地都有書攤可以逛的年代。
懷唸那個再也迴不來的年代。
第五波的增長高峰利益於網絡,網絡的完善令我們現在幾乎可以搜尋到所有的缺書,我在網上買了很多小人書,但不知為什麽卻少了那種淘而發現的喜悅。漸漸地很久不買什麽書了。
這就是我當年在7788中國收藏熱線上買書時的記錄,現在上邊還有30多塊錢呢,已經是三星買家了,可見當初確實買了不少。
人都是這樣,太容易得到的就不當迴事兒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得到金固然是樂趣,但少了淘,樂趣將少了不少!!
雖然有人買了書是為了充門麵,但顯然我不是這樣的!
我是要讀的。除了讀我買的小人書外,我還讀了許多別的書!

请收藏本站 tt1314.com
  • 小提示:按【空白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关闭

    熱門小説標簽: 虛塵 三元一衹 龍之宮 鮑爾日 憨憨二楞 鹹魚脩勾 潏潏 盧古君 卷卷有名 淵博的真影 劍走偏鋒 鈦鉉金 棉棉竹漫雪 樂活活 咬人的芒果 寒風凜凜 司馬白雲子 可憐的小呆瓜 魚多嘴 用一個手指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