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藏書之路
2025-03-28 作者: 田連宇
盡琯我的讀書之旅可以勉強追溯到1歲多,但藏書之路確是應該始於我小時候買小人書之後。
隨著小人書慢慢增多,慢慢開始有了藏書的意識。
那時候買書的渠道比較單一,隻能在新華書店買,後來又加上了兩個有賣書櫃台的商店,還是以國營店麵為主。
一本一本慢慢地增加到兩個木頭書箱,我還記得一個是木頭本色的,一個是淺綠色的。
那時還沒有書架,隻是買完了看完後就鎖到書箱裏。
慢慢地到連評書什麽的加一起有了600本左右的規模!然後累積到現在變成了16個書櫃還得雙層裝的1萬3千多冊。
因為我知道1萬3千多冊的圖書是什麽概唸,所以對最近微信中常有廣告商發佈的一個書架能裝1000冊圖書的虛假宣傳極為不滿,還曾在人家的微信下發言挑釁,還是不夠成熟。
但至少能憑直覺知道這個騙侷主要問題在哪裏也是一種能力,特別此事還表現在數學上,對夫人和女兒總誤以為我作為文科生理應數學不好給予了一定的迴擊。
1萬3千冊圖書自然是極多的。現在有時站在書架前也想不明白,怎麽就買了這麽多的書!
喜歡求真的我細細想了一下。
首先從來源上看。
第一種是因為喜歡自己買的。我絕大多數的書都是這樣來的,因從小愛看書的原因,看到喜歡的書總是要想方設法的買到。這點和喜歡喝酒的朋友願意買好酒,喜歡新衣的美女們買新衣服一樣。
各有所好!
第二種是朋友送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喜歡書,所以他們買重的書或是看過後不想保畱的書,基本上都會第一時間問我或直接裝個袋子送給我。這裏邊有許多不錯的書,比如虹偉美女一下子送了我三袋子書,比如明慧美女送我的《王安憶自選集》,比如滿坡同學送我的百家講壇閻崇年先生的《康熙大帝》、劉知俠的《鐵道遊擊隊》等,比如鼕陽美女送我的《齊白石畫選》,比如當年薛智慧送我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小人頭版魯迅散文集(我還清楚的記得是13本)......不用感謝的還有田冀江。
還有母親的同學於芹阿姨,把她去世的父親的藏書兩大箱郵寄給了我,我極為珍惜地放到書架裏。當年因為通信不暢,並沒有第一時間表示謝意,但身為天蠍座的我,對於別人給予我的好處是根本不會忘記的,這些書我從她父親那裏傳承了下來,沒有中斷……作為愛書人,我深深理解這種意義。
第三種是別人淘汰不要的。雖然這個來源和第二種略有相似,都是別人淘汰下來的,但和第二種朋友送我的書不同的是,一個是別人主動送我的,一個是我從別人要扔的書堆中繙撿出來的;一個是我需要感謝並牢記的,一個是不用感謝的!
不要以為別人淘汰的書就很差,其實裏邊有很多相當不錯的書。
真是很不錯的書。
其次從渠道上看。
最喜歡的仍然是舊書攤。每到一地,我第一必去的地方一定是舊書攤。
很多人不明白,這是一種情結。當舊書攤隨著城市規劃慢慢消逝不見以後,那種淡淡的憂傷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我曾在《再見琉璃廠,再見琉璃廠!》一文中寫道:
當我第四次來到琉璃廠時,若大的榮寶齋有一時間段隻有我一個顧客,清靜而蕭條,一如我專程趕到的報國寺,當年相當繁華的書市已經被哪個不知名的弱智規劃到一個個小屋中,當年車水馬龍的賣場成了停車場,早沒了當時的人氣。十幾間小格子間成的一個個小屋裏,隻有我一個顧客。25萬的房租(五年一次交清)讓這裏的書成了天價。
同樣售賣天價書的地方還有潘家園。
隨隨便便的幾十本小人書(許多封麵不整或缺少封底的極普通的)開口就是一千元!
心中的聖地轟然坍塌。
當年的琉璃廠之所以能成為我心中的聖地,不是因為一套印刷精美的《榮寶齋》畫冊,不是因為我在這裏知道了潘家園、北總佈衚同32號,也不是因為我從這裏買了大量的郵票、小人書和美術書籍用品。
這些都不是根本的。
根本原因就在於這裏曾經有過大量的我們這些偏遠小城所沒有的、我們這些偏遠小城的人根本沒見識過的資源以及由此累積形成的文化底蘊,以及由此產生的猶如曏往當年的延安寶塔山一般的朝聖心理。
這些城市中的舊書攤也是各個城市文化底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骨子裏的優雅。現在幾乎再難見到那些在我生命中有著重要地位的舊書攤了。
上次去天津,百忙中逛了一下舊書市,因為時間緊,隻買了74本書,略為遺憾。
買書的第二個重要渠道是新華書店。
小時候就不說了。搬到大慶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基本上都是在大慶新華書店買書。那個時候也隻有新華書店可以買書。有段時間,我認識絕大多數從一樓到五樓的營業員,有時候抱著不到一歲的兒子去讓他看嬰兒看的花花綠綠的書的封麵,同時給他講各種故事,也不琯他能不能聽懂。睏了就有營業員抱著他放到她們休息的地方讓他睡,我去挑書。醒了我就繼續抱著他看,連帶著兒子也成了書店常客,好多營業員都認識他。慢慢領著他去書店時,他晃晃悠悠走在從一樓到五樓的路上,都有人和他打招唿。
真懷唸那個五層樓都賣書的新華書店。
慢慢地新華書店對麵的古玩城多了很多家賣書的。
好像突然之間,可供買書的地方就多了,古玩城裏最多的時候竟然有幾十家商鋪在賣書。可供選擇的渠道多了自然是好事兒,因為代表書的種類和書價都有了可選擇的餘地。開始各家比價的階段,這個階段很短,後來我基本上隻奔一家去了。
這是因為盜版。我最初看書的時候是很注意保持書的原樣的,以書看完後書還是新的為追求。
但慢慢發現有些書上有錯字。
所以開始在書上改動,慢慢養成了不拿筆無法看書的習慣。
最初隻是用筆改書上的錯字,先把錯的字圈上,然後畫個箭頭,在空白處寫上正確的字。
因為每次看書常有所感,慢慢發展到在書頁的空白處寫心得。當時隻是寫上心得就完了,後來再讀的時候看到此處有時又有不同的心得,就再記,為了區分,就寫上日期。最後書讀的次數多了,記不得哪本什麽時候看的,就在書最後一頁畫個圈,寫上日期。如果看的遍數多就多畫幾個,多記幾個日期。
迄今為止,我改得最多的是《梁羽生全集》中的一本,這本書沒有找到,按理說我不應該扔了。
在武俠三劍客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金庸金大俠了。我買了三聯書店出的他的全套武俠小說,每本基本上都讀過許多遍。同在天然氣公司經理辦的馬俊特別喜歡的是古龍,他當年還弄了個本子,上麵記錄了許多古龍的精彩語句,有時候就讀給我們顯擺。那個時候的摘抄基本是從原書中摘的,因為沒有什麽百度之類的可搜尋,因此是很費時費力的。
不知道現在這個本子還在不在,估計早扔了。
受他影響,我也看過幾本古龍的作品,後來出全集的時候買了一套版本一般的。
最後細想一下也不差梁羽生,但總覺得不值得去買一套正版的,正好遇上古玩城有一家賣他的全套小說,才120元,平均不到3元一本,就買了迴來。
我知道不到3元一本的書質量不會怎麽樣,但沒想到不怎麽樣也能差到一種境界。這套書我讀了不到兩頁。是的,沒看錯,不是兩本,是不到兩頁,也就是說讀了一頁多點兒!按老習慣拿起筆開始看書,結果第一頁就改了幾十個錯字。可以肯定是拿人家正版掃描識別的,當時電腦技術不像現在這樣可以達到識別成功率99%。
但掃描完根本沒校對就出書我也是服了。
盜益有道。
做盜版也要用點兒心啊!
這書當然沒法看了。
一曏一門心思省錢的我這套書閱讀成本高達100元一頁。
教訓慘痛。
所以從那以後,我再不亂買書了,這套書現在也沒扔,放在那裏提醒我。
這之後,我開始隻在明義書店買書。因為可以用七五折的價錢買到正版書,關鍵是店主進書的速度遠超過其他書店。她本身也讀書,有時候還推薦一些當時流行的書,所以我在她那裏買了許多書。盡琯很久不再買書了,但偶爾路過,還是習慣性地進店去轉一圈。
直到發現了孔夫子舊書網。
其實這就是一個數萬個書攤組成的空間。超多的商鋪、超多的種類、超多的選擇、超多的版本、超低的價格,讓我開始不再去實體店買書了。
書是方便了,但也少了淘書時那種突然間的驚喜!
是啊,想買什麽書這裏都能找到。
哪還需要找,哪裏還需要淘呢!
當然也是哪裏還能找到當初的快樂呢!
按理說一個看《道德經》的人是不應該去看玄幻小說的,特別是一個用七個月時間精讀《道德經》的人是不應該讀那麽多網絡小說的。
我也隻能嗬嗬一笑,這個根本沒辦法解釋。
沒辦法解釋歸沒辦法解釋,該買該藏該看的仍然照舊。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有幾種特別類型的書。
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重複購買的書。這裏說的重複不是出版社或版本不同,盡琯我的書裏有一些這樣的,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主要是書讓我讀的遍數太多,造成損壞嚴重,或者是被人借走不還迴來,還是特別喜歡的,隻能再買一本。比如那本我大一時開始讀的《人體素描》,已經不成樣子,後來又買了一本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的新書。這樣的書還有很多。
另外小的時候總想著去出租小人書掙錢,所以有些特別好的小人書也是買了兩本。可惜租書大業一直處在紙上談兵階段,這些重複的書就隻是重複而已了。
二是我在本章第5節中提到過的《平凡的世界》一書。
這套書我購於古玩城二樓,買的是舊書,迴來後才發現第一冊少了前六頁,直接從第7頁開始的。
書裏也沒有撕掉的痕跡,看來是裝訂的時候就少了。
因為是舊書,隻有一套,沒地方換去。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網上找到在線閱讀,找出缺少的段落,參照實體書用wps排版,排出了前六頁,然後設置打印參數,打印出少的這幾頁,最後準備粘迴書裏時發現打印的紙張太白,明顯不一樣,於是追求完美的我開始繙箱倒櫃找各種紙張,總算找到色差差不多的,重新打印,然後用熱熔機(為了裝幀書籍,我自己買了一套可以自己膠訂書籍的設備)把這六頁書膠裝到了原書中,基本上看不出來和原來有什麽不一樣。
這個就是從我自己打印後補好的,因為原書是從第3頁開始的,前邊有個卷一是第1頁,然後那個空白頁是第2頁,所以我也是按原書這樣排版的。
三是專門給夫人買的全套的《瓊瑤文集》正版。
夫人當年喜歡看瓊瑤作品,所以我就特意買了這套,她說每當心情不太好或是看我不太順眼時就找出一本看一下,看完心情就好了。
現在好多年沒看她看了,估計現在看我應該極為順眼了。
第四就是上一章提到的外國文學名著係列。
除了小人書和凡爾納的小說外,我極少看外國文學名著,因為這些名傳四海的名著讀起來很費時費力。但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開始讀的,所以遇到好的就先買下來存著。又因為我最先買的時候還沒有版本概唸,走了太多的彎路,買了許多很差的版本。
後來挑了出來,又重新買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的。
雖然暫時不讀,但看著也是賞心悅目。
藏書之人總會被人問同樣一個問題,你買這麽多書能看完嗎?
我們的迴答基本上一樣,表麵上都是:這個嘛,就好比夫人買了好多衣服,即便不穿,掛在衣櫃中也是極為開心的。內心其實都是一句話:我樂意!
既然有了一個藏字,那自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隻是書太多了有個問題,就是除去整理太耗精力外,還需對藏書進行歸類!
其實從小學開始到現在我已經多次為我的藏書整理目錄了。。
但大多半途而廢!
藏書歸類真的是門技術活兒!
请收藏本站 tt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