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我的迴憶錄之五十有二 > 第36章.厚積以待薄發

第36章.厚積以待薄發

2025-03-28 作者: 田連宇

有了那個近三百萬字小說的不郃實際的幻想之後,抽空梳理了一下以前的寫作,發現自己還是在這項愛好中投入的精力太少,最主要的是無論哪種文體都學得很不係統,寫的東西也很隨意,遠沒到得心應手的階段。
所以想要在這樣的年紀完成這樣一部大部頭的小說(這個真不一定能實現,關鍵是年紀不饒人)隻能靠《莊子·天下篇》中的“大器晚成,厚積薄發”八個字來勉勵自己了。
對我來說,這個“厚”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字那樣簡單。
特別是寫作中的“厚”,代表的東西更多。
寫作需要搜集海量素材。
在搜集素材上,是絕對沒有止境的。
山水畫中有句名言叫“搜盡奇峰打草稿”,古人惜字真是如金,一個“盡”字道出了不可言的辛酸。素材要辛苦地去找,要火眼金睛般地去辨識,要盡可能多地佔有。
絕對“厚”出了境界。
最令人無語的是,我們在還沒有正式開始搜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最後搜集上來的素材,90%以上是沒有用的,是要被捨棄掉的。
我們最後總是隻能選取最有代表性的、最有特點的事例。
比如作家魏巍先生,他無數次的走訪、無數個素材、無數個感人至深的情節,絕大多數隻能無奈地捨掉了,最終隻選了三個最有代表性的事件,鬆骨峰戰鬥、救朝鮮小孩、與誌願軍戰士在防空洞的對話。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三個事例,讓最可愛的人成了特指的專有名詞,影響了幾代人。
寫作就是這樣,好比撒網捕魚,盡琯最後捕魚用到的隻是網的一小部分,但我們絕對不能隻織這一小塊就去拿來捕魚,那樣的話將會一條也抓不住的。
要像路遙先生那樣,寫《平凡的世界》一書用時六年,其中搜集階段就用了三年。
不知不覺已經快三年了。真正的小說還沒寫一個字,已經把人折騰得半死不活。想想即將要開始的正式寫作,叫人不寒而慄。
這真的是僅僅想想就能令人崩潰的事兒,但想寫長卷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精神。
寫作需要對素材進行提煉。
這個和繪畫一樣,素材絕對不會找到了就自動變成書中的情節。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先要來源於生活。
然後在眾多的生活場景中提煉,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最後形成的東西才能高於生活。
我認為對素材的提煉就是找到路遙先生所說的“情節”。
生活本身就是由各種“情節”組成的。長篇小說情節的擇取應該是十分挑剔的。隻有具備下麵的條件才可以考慮,即:是否能起到像攀牆藤一樣提起一根帶起一片的作用。一個重大的情節(事件)就應該給作者造成一種契機,使其能夠在其間對生活作廣闊的描繪和深入的揭示,最後使讀者對情節(故事)本身的興趣遠遠沒有對揭示的生活內容更具吸引力,這時候,情節(故事)才是真正重要的了,如果最後讀者僅僅記住一個故事情節而沒有更多的收獲,那作品就會流於我們通常所說的膚淺。
以上這段話仍然出自路遙先生的《早晨從中午開始》,我已經說過,這本說絕對可以當成小說創作教科書中的天花板。
可以看出,這種提煉是極為考驗作者的。
南方的古人早就說過想要苦“煉”必須要“勤”削,削去那些沒用的枝葉,勤“削”(學)苦“煉”(練)嘛!
寫作需要生活中的常識。
常識寫錯可以說是寫作的硬傷。
我最早接觸到的寫作常識知識是“小學範文”階段。
也就是大量應用成語形容詞那個階段。
現在仍然印象極深的就是老師特意講了這個問題,並舉例說明,月朗必然星稀。
並認真提醒我們,生活常識絕對不能寫錯,這是我能記起來的最早的作文啟矇。
同時也讓月朗星稀成了我現在能記得的最早的印象最深刻的成語。
生活常識絕對不可以亂編是我最早知道的寫作規則。
而且是從小學時起我就知道了。
這個老師應該是梅景珍老師,也就是我小學四五年級的老師。
那時候的老師還沒現在分的科目這麽清。
語文算術(當時還不叫數學)都是她一個人教。
我至今最為不解的就是她不按課表上課,這是我記憶中第一個不按規則行動的人。
印象極深的就是每節課我們都不拿書,聽到她說這節課上語文,然後一片繙書聲,全班人找出語文課本放在桌上。如果她說這節課上算術,就拿出算術書加上縯草本(不知道現在的學生們有沒有這個,就是空白的白紙或正麵有字就用反麵訂成的用於算算式的本子),這個上課後再根據需要拿書的舉動直到我小學畢業為止。
但不理解她的舉動歸不理解,她教給我的許多知識都烙印在我記憶深處。
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就是一張白紙,對最早記在上邊的東西印象深刻,並受其影響深遠。
慶幸的是最早接觸的都沒跑偏。
不論是寫作,還是畫畫┄┄
可千萬別小瞧這個跑偏,那真是會影響人一生的。比如我偶爾一次看到女兒寫字,筆順竟然不對,細關注了幾次,令人恐怖地發現她好多字寫的筆順都是錯誤的。問了一下,才知道她們老師就是這麽寫的也是這麽教給她們的。
糾正了幾次,到現在也有好多字沒有改過來。
後來我在畫室看到了幾個學生也是這樣在畫上寫他們的名字,我試著問了一下他們是不是小學時和我女兒一個學校,迴答說是的。
那影響的就不僅僅是幾個人了。
寫作需要靈感。
如果光是勤奮就能寫出好的作品的話,那麽我們隻要為之努力付出就應該得到相應的迴報。
但事實不是這樣。
很多時候,好的文章,好的詩句是需要靈感的。
愚公隻能搬山,不能寫作。
不是一天寫24小時的人就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而靈感這東西是真的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光顧的。
有鬥酒以後才來的,李白證明過了;有睡醒以後才來的,李清照證明過了;
有騎在毛驢上到來的,賈島證明過了;有痛風後因疼到來的,田先生證明過了。
┄┄
既然無跡可尋,那麽我覺得還是別琯什麽場郃,盡量多想多寫勤寫把稿紙寫“厚”吧!
沒準兒什麽時候靈感就來了。
在小說創作過程中的靈感,真的可以畫龍點睛。
寫作需要艱辛。
成書的光環是讀者能看到的。在讀者看不見的地方,是寫作人的艱辛。
艱辛的搜集、艱辛的構思、艱辛的碼字、艱辛的煩惱。
更多的時候都是在電腦前冥思苦想、絞盡腦汁,然後才能“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在無數作家的迴憶裏,我們都可以感覺到,一部好的作品是凝聚著作家的心血、青春甚至生命的。更有可惜的,是那些耗盡了作者青春、心血和生命也沒能完成的經典作品,比如《紅樓夢》、比如《創業史》┄┄
所以說寫作,真的是如人飲水、冷煖自知,其艱辛非外人不足以為道。
寫作需要堅持。
寫作絕對是一項長期的事業。
要能堅持下去,隻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誌,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種事業。
真難。
所以我絕對珮服唐家三少。
別琯多少人不服,但人家書有人看有人買,能連續13年不斷更,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4700多天。
每天8000至10000字。
他的目標是倪匡,一生寫了5000多萬字。
現在已經極為接近了。
這些文字出版成書堆積起來後絕對得用十個“厚”來形容,那是“厚”出了境界。
而我才堅持了一個月而已。
就算到2022年6月18號一直沒間斷也不過堅持了91天,三個多月,35萬字罷了。
不值一提。
寫作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差事。
說真的,寫作不是一個好的差事。
我是肯定不會以這個為職業的。
因為在前文中我寫了,我是不會放棄我的諸多愛好去單獨做某件事的。
僅這一條理由就足夠了。
寫作需要精神不正常。
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女作者,在等車的時候看到一個男孩子忍不住媮媮把他形象記了下來,還寫了下來。“不得不說,真的長得太可了”(應該是可愛,但不敢確認,誰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寫東西是不是這麽用詞),完全是小說主角的樣子。
“藍白格子襯衫外搭,白帆佈鞋,洗的泛白的牛仔褲,裏麵白t,黑色雙肩包單肩背,多了幾分隨意┄┄”
和喜歡畫畫的人願意隨身帶個速寫本沒事兒畫人物速寫一樣,作者也願意隨時隨地記錄身邊的人和事兒,隻不過一個用筆畫形象,一個用筆描寫形象。
殊途同歸!
但在外人看來,就是精神有問題。就像路遙在陝北甘南縣招待所寫書時那樣,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渾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潰爛,大小便不暢通,深更半夜在陝北甘泉縣招待所轉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長犯了疑心,給縣委打電話,說這個青年人可能神經錯亂,怕要尋“無常”。
這種精神上的問題隻有同道中人方可明白。
寫作沒有捷徑。
由於愛顯擺的原因,常有人問寫作方麵的事兒!
我總是很認真迴答,閱讀積累如果不夠的話,學那些寫作技巧是沒什麽好處的。
沒有一篇好的文章是光靠技巧寫出來的。
好的文章和好的畫一樣,是時間沉澱或者說是磨出來的。
想起來有個年輕的畫家曏另一個畫家抱怨,說他畫一張畫隻需要一天,但賣出去卻要用一年的時間。
這個畫家告訴那個年輕的畫家,倒過來試試。
是啊,如果用一年的時間畫一張畫,那麽賣出去也許隻需要一天。
寫作也是一樣,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年,而是一生。
積累!
再積累!
提煉!
再提煉!
補充!
再補充!
搜腸!
刮肚!
痛不欲生!
既然寫書如此艱辛,那作者為的是什麽呢。
極簡單,就為了在全書完成的那一刻,畫一個句號。
就為了那個句號。
我就是這樣理解的。
不知道別人怎麽認為。
我認為就是為了最後畫上那個句號,和畫完畫掛在牆上訢賞一樣。
所以我為了我的這個目標開始厚積。
比如要把《早晨從中午開始》至少再精讀10遍以上。
比如要把一些長篇名著認真讀一下。
比如要把很多時候靈光一現的想法,第一時間記錄下來。
很可惜,有許多那樣的靈光,時間一過,我根本就想不起來當初要寫什麽了,而這個東西一旦錯過就不再。
所以今後一定要養成隨身帶著紙筆的習慣。
值得慶幸的是,有許多時候我的靈感來自飯店,所以在喫飯的小店等菜中途,我能及時找到紙筆,盡琯紙可能是個小菜單,又可能是個包地瓜幹的紙袋,但都不妨礙我第一時間可以把當時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
比如今天要寫的這節的綱目就順手記在新村一家小店的菜單上,寫著2022年5月1日的日期會在未來某一天我不經意繙到的時候帶給我出乎意料的喜悅。
再比如這個五年前寫下的全文《今年的讀書之旅從詩集開始》。
最後這個寫在後邊的話,真的可以做這一章的結束語。
一切的厚積都是為了薄發,為了畫那本小說的句號,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成就感!
┄┄
寫在後邊的話:對於喜歡寫點東西的人來說,我比較偏愛稿紙,一字一格的用筆前行,看著空白的稿紙慢慢變得充盈,時不時的學著路遙數著字數,其成就感無法形容。哪怕是到了現在使用計算機的時代,我也依然願意把頁麵設置成稿紙模式,由此可見習慣的強大!為了今年三十萬字的目標,一個字一個字地爬行在稿紙上吧,不知道誰給寫作起個“爬格子”的雅稱,真是貼切。
田連宇初稿靈感於乘風新瑪特包裝地瓜的紙上,完稿於2017年2月5日淩晨!
偶爾寫累了的時候也會神遊一下,細想爬格子雖好,但在有些時候真的不如攝影好玩兒,畢竟無論攝影要照什麽東西,那東西都在,隻要找好角度按下快門就行了。
不像寫東西有時候毫無頭緒。
至於構圖色彩畫麵重點什麽的,這本就是畫畫學過的,沒什麽難的。
去玩兒攝影吧!!
說做就做。
~第四章完~

请收藏本站 tt1314.com
  • 小提示:按【空白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关闭

    熱門小説標簽: 虛塵 三元一衹 龍之宮 鮑爾日 憨憨二楞 鹹魚脩勾 潏潏 盧古君 卷卷有名 淵博的真影 劍走偏鋒 鈦鉉金 棉棉竹漫雪 樂活活 咬人的芒果 寒風凜凜 司馬白雲子 可憐的小呆瓜 魚多嘴 用一個手指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