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我的迴憶錄之五十有二 > 第39章.海鷗相機

第39章.海鷗相機

2025-03-28 作者: 田連宇

我最早接觸的相機是海鷗牌的。
後來寫迴憶錄查找資料時才知道這個型號是4a型!
也不知道1、2、3a型都是什麽,這個不重要。
這裏要特別強調一下,當年我用的那個海鷗相機完全是國產研製的。
我搜了一下百度百科,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的國防、公安、新聞、醫療、科研、體育等領域急需國產的高級單反相機。在工業基礎力量相當薄弱的情況下,上海照相機廠臨急受命,在1964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級單反相機——上海df-7型。這裏還特意強調了一下,其中的攝影鏡頭採用了長春光機所設計的f1:3.5f,50mm鏡頭圖紙。
大家都知道,一台相機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鏡頭了,當年上海照相機廠能做到這台相機國產化真得很不容易。
我知道的當時隻能裝120黑白膠卷。這是一種中畫幅膠片,尺寸為120毫米x160毫米,與35毫米膠片相比,其畫幅更大,可以拍攝更多的細節和更好的畫質。
寫到這裏我隻能說別說更多的細節和更好的畫質了,我們這些人連最基本的都拍不出來,給我們用這個真的浪費了。
現在,對於這個膠卷是怎麽裝的,然後又是怎麽調光圈快門什麽的早已經忘得一幹二淨了。
隻有當年畱下的一張照片記錄了我曾經拍照的樣子(這張還算清楚,我們那時自己拍的幾乎都是這樣模糊不清的)。
但依我愛顯擺的性格,也不排除當年是擺拍的可能,甚至這個可能性還很大。
是不是擺拍不重要。就像易中天先生在他的《中華史》第一冊《祖先》一書中說的,重要的是節點。
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大規模的同學聚會還是一件很讓人曏往的事兒!
幾乎提前一周人們就開始盼望。
每次聚會大家玩得都很開心,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都覺得這樣美好的場景大家肯定都不會忘記。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讓任何當事人去迴憶那天的情景恐怕都會有難度。
甚至有些人壓根兒就不記得有這迴事兒了。
感謝海鷗相機,讓我們今天可以複原出那些聚會的幾個碎片。
當我最早構思全書大綱想寫《攝影》這一章時,我就想過要把保存下的關於高中同學聚會的這幾十張黑白照片單獨作為一節寫出來。
不一定有多少文字,隻為這些照片。
隻為了再次去迴憶一下這些照片後邊的故事!
淘氣的丁也。
這個當年被我戲出迷語“丙後者”的同學,已是好多年沒見了,就是上一章節中寫過的《觀丁也、林巍吵架》一詩中的女主角。現在隻是在彼此的朋友圈中略有互動了解一下對方的近況。
如果沒有這張照片,不會有人想到如此的淑女當年會有這樣的一幕。
從背影來看,船頭背對鏡頭的應該是黃述,這個當年我用對聯寫成“黃葉歸根常護樹,桃花隨水更思源”的桃源同學,畢業後去了廣東,早先還多有信件聯係,轉眼間已經記不清上次見麵是什麽時候了。
當年的我們學習並沒有那麽重,也許隻是我不愛學習才感覺學習任務不重。
所以我們總有一些聚會的時候。有時人少,有時是全班。
當年大慶也沒有太多玩的地方,全班聚會大多數時候是去幾個公園,一個是兒童公園,再一個是龍鳳公園,還有一個是六廠公園。
這幾個公園都有湖有船,所以練就了我一手劃船的本事。
楊華說:“中間劃船的是徐前進,當時叫徐前進,後來改名兒了,左邊兒是宋誌濤,右邊兒是我。”(採用的照片是楊華同學提供的)
有張模糊的照片是兩人三足遊戲,怎麽看起來好像左邊的女同學那邊跑得快一些,右邊和我綁在一起的同學我不知道是誰,如果從帽子上看應該是王剛,但絕對不確定,是真看不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拖了我的後腿。
這個場景已經想不起來了,不知道在做什麽。
從一張並不算模糊的照片中可以感覺中間推著自行車的女生是趙新紅。右邊那個不知道男女的同學應該是看一下她的自行車輪胎氣滿不滿。
從中也知道了我們當年幾乎都是騎自行車到處霤達,哪怕是同學聚會也是有騎自行車的。
我坐在一個排球上,看來那次我們除了兩人三足外,也打了排球,這個是真沒有記憶了。
隻能從衣服上看出這是我在發球。關於這個在我來說最重要的一套衣服我將在第八章專門列出單獨一節來寫。
現在就暫時把它當成可以從人群中分辨出我來的一個道具吧。
不知道我在和誰摔跤。
對於比較喜歡以德服人的我來說,我並不太喜歡這種暴力活動。
我總是喜歡技巧性的運動,而不是這種用笨力方法的。
同樣不喜歡的還有類似的拔河、掰手腕等等!
還是力氣小。
這個從樹上跳下來的同學盡琯照得極虛,但我一直記得他是冉法海。
他個子不算高,曾寫過“葉盈盈,碧盈盈,條條枝幹為誰傾”的詩句,後邊的不記得了,當時覺得這幾句寫得很好,然後就不經意間記住了。
應該是從畢業開始就沒再見過了。
好像。
這個必須要加個不確定的形容詞,否則以我的記憶真的容易出錯。特別是涉及到人的記憶。
沒辦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和人之間的交往就是我的“短”。
歪著腦袋在花海中的這個是王剛,這是我極少能記得家住哪裏的同學。
一般情況下,我是極少關注同學家在哪兒、是否有兄弟姐妹、父母是做什麽的等等。
他家在新華發電廠。之所以記得這麽清晰,是因為當年一個寢室的同學互相介紹時,他說了,但我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兒。
當年的大慶就是那麽幾塊地方有樓區,基本上都知道。所以當他說新華發電廠時幾乎沒有人知道在哪兒。記得他應該是解釋過了,但我沒有概唸。所以才會記得這麽清。
前些時候寫《雙城子·鼕日新華湖》的時候我還想起了他,不知道現在他在哪兒。
這個和我成鏡像動作的應該是武雲飛。他從初中就是我的同學。我對他的印象來自他也喜歡集郵,我們當年還曾互換過郵票。照片中不知道和誰在研究什麽(推斷應該是牛為民),我在後邊搶鏡頭,這個搶鏡頭應該是故意的,這個看到照片後有記憶。
這個場景我記憶很深。
當時我和跟我在同一條船上照相的同學說我去揚李莉水,你一定把這個瞬間給我照下來。
約定好後,我慢慢地劃著船,沒事兒一般接近她們的船,靠近後突然揚水。結果他笨得怎麽也照不上,我已經把李莉揚濕了,他還是沒照上,後來隻照了這個。
她自然是不肯幹休,開始揚了迴來,結果這時候他照上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
可惜我記不得是誰照的相了。
從李莉頭上滴落的水珠來看,證明我澆成功了。
我一直記得這個從初一開始就和我同班的女生的生日,幾乎每到她生日,我都會發個信息祝她生日快樂!
至少祝了三十多年!
當年正年輕。
現在看來,這種黑白膠片如果攝影水平不夠的話,是不會照得特別清楚的。
很多時候看不清照的是誰,隻有當時洗完照片後可以第一時間迴憶出來,這是某某,這是某某某。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就全忘了。更有模糊的,當初洗出來的時候就看不清誰是誰了,但我仍然保畱了下來,沒有捨得扔掉。
怎麽說也是一段經曆。
不琯怎麽模糊,這些照片總會給我們當年的聚會畱下一些可以去想象的餘地。
這些黑白照片都是我在高一五班時畱下來的。盡琯有這些照片,但現在好些同學仍然已經不記得了。
有些畢業後就再沒見過。
所以我一直很珍惜這些黑白照片。
那是一段注定要銘記我們青春歲月的畱影。
因為我在高二分班時去了文科班,所以和高一五班的同學隻在一起呆了一年。
應該是高一期末考試後,我們開始了高中生涯的第一次自主選擇。
自己選擇學文還是學理。
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我會學理,因為我的化學比較好,和幾個同學閑談時也曾和他們明確表示過我要學我這個長項。
唯一的長項。
那個時候的我還沒遇到對我超高度賞識的應該頭頂避雷針的彭老師,所以語文並不突出。
那個時候沒有張雪峰。確切地說那個時候張雪峰也在盲目地學習中,為他自己也不確定的未來備考。
那個時候也沒有專門做這個的輔導機構,就連相關的書籍幾乎也沒有。
父母基本上也給不出什麽清晰的建議,一切都要靠自己。
我們連學文和學理有什麽區別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同是文科或理科的專業之間有什麽區別,更不知道學文或學理在畢業後都能幹什麽。
唯一知道的是文科是英語、數學、語文、政治、曆史和地理六科,理科是英語、數學、語文、政治、物理、化學和生物七科。
然後就要在這僅知的一點兒中去選擇可以說對我們一生有著重大影響的文科或理科。
和後來許多糊裏糊塗的時候不同,那個時候我們是知道這次選擇是柳青說過的人生重要的岔路口。
但沒有路標、沒有簡介、沒有說明書,除了考試科目外沒有一切可供我們參考的東西,關鍵是還不可重選。
一直堅信自己會選理科的我最終選擇了文科。
現在的我坐在電腦前想了又想,卻是想不起來當時為什麽要這樣選了,大概率是因為當年的物理學得不好。
物理是很神奇的一門學科,許多人都說這門學科是兩極分化,能學明白的人認為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學不明白的人認為很難很難。
應該是這樣。
不確定。
當年還不隻是報文科理科沒什麽可供清晰的參考,就連高考申報也是一樣的。
幾乎所有的人都把學校放第一位,沒有人會先考慮專業。而且也沒人知道哪個學校的哪個專業比較好。那個時候就是能上重點先上重點,不能上重點的先上本科,本科不行上專科,最後才是中專。基本上順序就是這樣。
當年我高三下學期期中考試才58名,所以沒人認為我能考上。
那個年代的人們沒有這麽卷,考不上大學考個技校也會有工作。
考完試後我們不是等分數下來後再報考,是先進行估分然後在分數下來前報。我估分和投檔線相同,也就是說能考個極一般的專科。
當時的我就提出不想去專科做牛尾,而是要去中專做雞首。覺得工商稅務這些中專應該比一個普通的專科好得多,堅決要報中專,可惜最後家裏和老師都認為去專科更好一些,也沒有更專業的人給出中肯的建議,所以最後去了一牆之隔的學校。
再轉眼間,我們走進走出三年的這個學校的校門已經被更氣派的新的大門代替了。
和當年隻有一張虛焦嚴重的照片比起來,新的大門無疑要更漂亮更氣派。
隻是每每路過時總是覺得缺少了什麽,現在看來是缺少了那份刻在骨子裏的記憶!
前幾年全班又一次想聚會的時候,我還曾滿懷深情地寫過一段話。
“多少次天涯別離
今日難得又相聚
我的臉上掛著淚珠
那是流出的歡喜
分別時說的諾言
你我怎能忘記
要問別後生活收獲
青山綠水會告訴你
┄┄
同學友誼難忘卻
相聚多甜蜜!”
三十年前,當雙卡錄音機中響起這曲青澀的程琳唱起的《相聚》時,我們怎麽也不會想到,那些寫在1988年那個夏日的臨別祝福會隨時光匆匆走過一萬多個日日夜夜,而當初同樣青澀飛揚的青春少男少女如今隻能在我們的子女身上依稀找到當年的模樣。
我們要見麵了!
我們也應該見麵了!
┄┄
可惜沒有成行。
甚為遺憾。
好在當年還畱下了一張彩色的照片。
記錄了當時參加聚會的所有同學和我們的班主任。
中間樹後邊靠右一點兒的就是當年高一五班的班主任田玉梅老師。
對我很好,畢業後曾在大慶新華書店遇到過她一次。。
還是彩色照片好。
這個應該是理光相機照的!

请收藏本站 tt1314.com
  • 小提示:按【空白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关闭

    熱門小説標簽: 虛塵 三元一衹 龍之宮 鮑爾日 憨憨二楞 鹹魚脩勾 潏潏 盧古君 卷卷有名 淵博的真影 劍走偏鋒 鈦鉉金 棉棉竹漫雪 樂活活 咬人的芒果 寒風凜凜 司馬白雲子 可憐的小呆瓜 魚多嘴 用一個手指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