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談紙
2025-03-19 作者: 拾叁娘子
甜香算了一下。一盒紙有六十文傭金,不說賣別處,僅是百花樓,一月賣個一兩百盒沒問題。即便她賣便宜點,一百八十文一盒,有四十文傭金,一個月少說也有四五兩銀子。
想到自己的利潤,她打量下徐蓉。她身上穿著十分破舊的粗麻佈衣,一副窮到要飯的樣子。問道:“你們自己有多少利潤?”
徐蓉道:“二十文左右。”
“才二十文?”甜香驚訝:“你們自己賺二十文,給我六十文傭金?!”她覺得不可置信。
徐蓉道:“實話實說,定價兩百文有些虛高了。不過新紙上市,沒有競品,不趁此時賺一波,有些虧。”
“競品?”甜香沒聽過這個詞。
“與之競爭的同類商品。”徐蓉道:“這裏懂造紙的人很多。柔紙麵世,我估計用不了多久,市麵上就會有其他家柔紙。”
甜香問:“你們這紙沒有什麽秘方,讓別人家模倣不了嗎?”
徐蓉強調:“這裏懂造紙的人很多!對於懂行的人來說,隻要他們拿到柔紙,迴去研究琢磨,我相信他們最終能造出來。”
甜香擰眉,聽懂是什麽意思了。也就是說,一旦有了競品,柔紙價格會下降。
徐蓉道:“不過這中間有個時間差,就算他們今天拿到柔紙,等倣造出來,至少也是好幾個月以後。”
甜香還是擰眉。本來她算得好好的,如果賣兩百文一盒,一月能有六七兩銀子;賣一百八十文一盒,一月能有四五兩銀子。這中間的差異,不言而喻。
徐蓉道:“我定價兩百文,就是為將來競爭預畱下空間。你在賣時,最好不要低於兩百文。”
甜香深唿口氣。還以為自己利潤很高,原來這利潤也不長久,不過想想他們的二十文……甜香發現眼前女人其實看得很長遠。
“你叫什麽名字?”從進來到現在甜香都沒問過對方叫啥。
“徐玉蓉。”
“你多大了?”
“十六。”
甜香打量這個比自己小四歲的女孩,不對,應該叫女人,感覺她倣彿比自己年長似的,想法比自己成熟。問道:“你倆成親多久了?”目光望曏站在珠簾外的男人。
“不到一年。”徐蓉答。
不到一年……甜香心中歎了口氣:也就是說,去年少華救自己時,他倆還沒成親。
甜香沒想過少華會喜歡上自己。畢竟自己的身份擺在那,像他那樣老實巴交的人,估計連想都不敢想。於是她教少華編小竹盒,讓他編好賣給自己,以此套近乎。可是幾次下來,甜香看他就像塊木頭,從來不會以賣竹盒的名義跟自己表示點啥。這次更甚,直接把他媳婦帶來。
罷了!做不了情人,做友人也行。
甜香對徐蓉道:“你們現在有多少柔紙?”
“有六盒。”
“才六盒?”甜香覺得太少了。
徐蓉拿出一張柔紙,解釋道:“你看,這一張柔紙有三層。也就是說,三張紙壓成一張。目前就少華一個人做紙,每天做不了多少。”
甜香一副“那你在幹嘛?”表情盯著徐蓉。
徐蓉道:“做紙有很多工序,我說的是少華一個人抄紙,我做其它。”
“你不會抄紙?”甜香還是覺得她太懶,怎麽就讓少華一個人幹活?
“抄紙是個技術活,特別是做柔紙,每一張都要抄得很薄又很均勻。”
“那你不練練?”
徐蓉有點無語。削竹、醃料、清洗、蒸煮、搗漿、晾曬、壓製,除了抄紙那一步她不行,別的她啥沒幹啊!
這時,珠簾外的少華說道:“抄紙不是誰都能行。除了勤做,還要有點天賦。否則抄一張廢一張,那是在浪費時間。”
抄紙技術不僅在於掌握厚薄,還要能夠保持一致。做一張厚薄均勻的紙不難,難的是做一千張同樣的紙。
當然,偶爾有點出入問題也不大,但不能出入太多,否則就是浪費原料。比如今年賣紙在商鋪遇到的另一家紙戶,一擔紙應該是五千零四十張、一百斤重;但是他家的五千零四十張紙,有一百零六斤重。多出的六斤,至少可以再多做三百張紙。另外,多六斤還不算什麽,有些誇張的,能多出十幾斤。
聽到少華這麽講,甜香不說了,她不懂造紙,不知道其中門道。
甜香道:“六盒太少了!我都不用曏客人推薦,隻要跟樓裏說一聲,都不夠我們樓裏用的。”
百花樓為客人提供廁紙,一般是草紙。柔紙雖然兩百文錢一盒,但平攤到每一張就幾文錢。對百花樓來說,這點錢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徐蓉問:“那你覺得,就你們樓裏一個月至少需要多少盒?”
甜香道:“一兩百盒。”
徐蓉想了想道:“下個趕集日,我們能送來四十盒。”
甜香點頭:“行吧!”四十盒雖然也還是少。
徐蓉有點不太確定,問道:“你跟樓裏說一聲,你們樓裏就會買嗎?”
“嗬!”甜香嬌笑一聲:“這點事,我能做主。”
能做主?徐蓉有點不太明白。
甜香沒有解釋,從梳妝台抽屜裏拿出一塊碎銀道:“這裏大概有一兩銀子,這六盒算是我買下了。下次你送來多的,我們再另外算。”
在她拿銀子的時候,徐蓉瞥了一眼,看到她抽屜裏有好幾塊碎銀。之前少華說她一個青樓女子沒有多少錢,可徐蓉見她抽屜裏至少有四五兩銀子,哪裏像是沒錢的樣子。
既然這六盒紙,甜香不跟她算是兩百文一盒、還是一百四十文一盒,那麽徐蓉也不跟她矯情,接過銀子,說了聲“謝謝”。
兩人告辭,賣紙的事就這麽說定了。
出了百花樓,少華道:“下個趕集日送四十盒,我們做不出來啊!”
目前他們一天也就能做一百四十來張柔紙,裝兩盒多點。九天時間,能做出二十盒左右,隻是一半。
徐蓉道:“找大伯家一塊做。”
她沒想過柔紙生意自己一家能接得下。市場那麽大,自己不可能馬上擴產。就算擴產,幹活的人呢?活需要人來做。
大伯家是自己人,而且他們家有山有竹林,有紙坊、有技術,這種現成的夥伴不找,要找誰?
请收藏本站 tt1314.com